|
精裝是現代書籍圖冊的主要裝幀形式之一。精裝是中國書籍裝幀的叫法。國際上稱硬皮書,圖書銷售多以紙面、布面等用料不同來分類定價。
精裝具有翻閱方便、耐用和造型美觀的特點。一般以紙闆作爲書殼,經裝飾加工後做成硬質封面。其面層用料有紙、布、麻類、絲類織物、皮革(多爲羊皮、小牛皮、豬皮)、漆布、人造革(以聚氯乙烯或聚氨酯等爲面層的紙基材料)等。也用塑料膜做套殼。
精裝本的樣式:外形有圓背和方背 2種。前者包括書芯扒圓後起脊或不起脊。後者也稱平背。用料有全紙面、全布面、紙面布腰、布面皮腰等。封面的文字圖案,有以各種燙印材料作有色燙印的,也有無色燙印的。上述各種樣式的組合、變化,構成書籍外觀的裝幀藝術設計。
精裝本的加工包括書芯加工、書殼加工及套殼成型等工藝,工序多達20多道。訂本多用鎖線訂, 也有用無線膠訂等方法的。精裝本一般用機械加工,除有各種專用單機外,并有精裝書芯加工聯動線及效率較高的精裝聯動線。規格、用料特殊及數量很少的精裝書加工,仍保留手工作業。
精裝的工藝流程
工藝要求高。圓背有脊書芯的扒圓孤度約 130°左右。圓背無脊書芯,隻扒圓不起脊。方背書芯不起脊。扒圓 、起脊一般用機械完成。随後粘貼頂帶、背脊紗布、卡紙條或無紡布條,完成書芯制作。
書殼制作加工。
書殼由面料 、紙闆芯及中徑紙組成。面料分整料制殼和拼料制殼兩種。有全紙面、 全布面、漆布面、 仿革面及布腰紙面等。 多以機械加工,用料及規格特殊的小批量産品則以手工制作。制作圓角書殼時,紙闆芯先經切角,書殼的前後封及背脊以各種色箔或金屬箔燙印文字、圖案或燙壓無色的文字圖案浮雕。多冊成集精裝書的書殼,用料、色澤、圖文燙印位置等應保持規格一緻。
又稱上書殼。有手工和機械套殼不同方法,後者由刷膠、 套殼、 壓槽等工序連續進行。套殼工藝直接影響成品的質量和外觀,如控制掃襯施膠量,不得使書芯濕皺、書殼弓起, 頭腳、飄口規格一緻,壓槽深度适當,槽線端正平直,以保護書籍不變形,閱讀方便,造型美觀。
精裝書籍,成本較高,售價高于平裝。通常用于頁數較多、經常使用、需長期保存、要求美觀和比較重要的圖書。它的封面和封底要求用硬質或半硬質的材料。外觀上,精裝形式可分成圓背、方背和軟面三種:
1.圓背精裝
圓背精裝,是将精裝書封面之書背扒圓成圓弧形的裝訂形式。這種裝訂方式,可使整本書的書帖相互錯開,便于翻閱,提高書芯的牢固程度。
2.方背精裝
方背精裝又稱平背精裝,與圓背精裝基本相似,區别僅在于書背沒有扒圓,呈平闆狀。遇到将平裝改裝成精裝,或書頁都是單頁,則因無法穿線而隻能做成平背。平裝改精裝多用于圖書館爲保存購入的平裝書而爲其加裝硬封面的情況。
3.軟面精裝
軟面精裝,是爲減輕書籍重量和方便翻閱,把硬面改爲軟面,即用較薄的紙闆代替一般精裝書上較厚的紙闆。一般較厚和經常翻閱的書籍,譬如各種工具書,多用此法裝訂。
在近代圖書裝訂形式由中國傳統的線裝進化到平裝、精裝的同時,包括圖書的開本、字體、封面、環襯、扉頁、版面、插圖以及前已述及的裝訂在内的書籍裝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譬如,書籍的開本日趨固定;封面的設計五顔六色、千資百态;版面格式多種多樣;插圖增多,圖文并茂;标點符号的使用日趨成熟;字體也因受西方影響,向美化方向發展。總之,書刊印刷在裝幀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
|